top of page

我以為我在放空,其實是在訓練「初心」

已更新:7月9日


一位瑜伽老師在北海道滑雪的身心筆記

當大家看到我在北海道 Club Med Kiroro Grand 的照片時,或許會以為我正在過著一段療癒的雪國假期,泡著溫泉、寫字放空、享受慢生活。

但其實,我整整八天,每天早上兩小時、下午兩小時,穿著厚重裝備在雪地裡滑雪。從 Beginner Group 開始,一路晉級到 Club 3。整趟旅程,幾乎沒有真正「耍廢」的時刻,有的只是無數次的摔倒、站起,再摔倒、再站起來。

這不是我預期的放鬆假期,卻是一場意想不到的「身心訓練」。

從害怕摔倒,到習慣摔倒

出發前,我安排這趟旅程的初衷其實是陪孩子體驗雪地活動。為了讓他不會因語言不通感到慌張,我還特地在台北先上了一堂室內滑雪課。50分鐘的課程,兩人共 $4800 元。價格嚇人,過程更驚人——我幾乎全程都在摔倒。完全滑不出影片中優雅的畫面,也感覺不到身體的樂趣,只有失落與懷疑。

我心想:「滑雪應該不是我能做的事情吧。」

那時我甚至和家人說,到北海道我可能只會上個一堂課,其他時間就交給溫泉和書本就好。沒想到,這一堂課之後,我竟然開啟了一趟完全超出預期的旅程。

一位教練,帶我進入滑雪的正念

第一天課程,我被分到 Beginner 組,遇見了 Kaji 桑,一位來自日本、約60歲的滑雪教練。他語氣穩定、動作沉穩,從穿裝備、踩雪板到如何摔倒與站起來,每個細節都慢慢帶我們體會。

他沒有催促、沒有評論,只輕聲地說:「你不需要馬上會,先把這一步做好就好。」

那一刻,我突然想起鈴木俊隆老師在《禪者的初心》裡寫過的一句話:

「在初學者的心中,有很多的可能性;在專家的心中,只有少數幾個。」

原來,摔倒不是失敗,而是正在學習的過程。原來,「不急著變好」,也是一種力量。

四位教練,四種「教學的樣子」

在 Club Med 的幾天裡,我遇到了來自不同國家的滑雪教練,每位教練都帶著獨特的風格,也讓我,身為一名教了二十多年瑜伽的老師,重新看見「教學」的樣貌。

🔹 Sergera(俄羅斯籍)

他風格直接明快,會在雪地裡當場大聲指出錯誤。一開始我有點緊張,但後來我發現,在初學者的混亂中,他的「明確」反而讓我感到安心。有時候,「直接」是對初學者最溫柔的支持。

🔹 Sean(以色列籍)

高大溫暖,像是雪地裡的可靠夥伴。他陪著我們上上下下滑坡,每一個動作都細心指導,從不催促。那天課程結束,我被升級到 Club 2,我知道,是因為他的陪伴,我才能更穩地往前。

🔹 Emall(丹麥籍)

年僅二十歲,在 Gap Year 的旅途中教滑雪。他說他已經知道自己將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,那份自信來自一年的工作、旅遊與練習。他教我的不只是技巧,而是一種「靠近可能性」的勇氣。

🔹 Kaji 桑(日本)

就像是雪地裡的禪師。他輕聲說出的口令「Touch the snow」,讓我從轉彎技巧的卡關中頓悟。那是一種身體的突破,也是一種語言以外的引導。

從雪地回到墊上:正念與初心的連結

整個滑雪過程中,我一次次摔倒、一次次站起來。從一開始的慌張,到後來習慣跌倒,再到開始觀察身體的改變。我發現,這過程其實就像我每天在瑜伽墊上的練習——

  • 初學者的心,是最純粹的覺知

  • 教學的關鍵,不是讓學生快,而是讓他安心

  • 摔倒不可恥,不再站起來才是

這些感受,我想帶回我的教室,成為那個讓學生可以安心摔倒的老師,成為那個願意陪學生慢慢找到自己節奏的引導者。


結語|初心不是退後,是一種重新靠近自己的方式

在雪地上摔倒、站起的這段日子,讓我重新感受到:教學與練習,不只是技巧的傳授,更是一份關係的建立。而初心——不是脆弱,而是力量。

未來,我將把這份身體學會的體悟,帶回瑜伽墊上,陪每一位學生,慢慢靠近他們自己的節奏與可能性。

🔖 如果你也曾在學習的路上懷疑自己,希望這篇文字能陪你走過那個「還不太會」的階段。讓我們一起,勇敢做一個有可能性的初學者。

 
 
 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